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穿越重生 >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>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8节
  杨长史便是唐刺史的副手。
  有这般的关系和优越家境在,可那位常子昂都购买不到这八宝藕粉。
  这也是因商户们使了点手段,不想货源轻易就被人探知。
  他们在给客人介绍藕粉时,便都只提到了裕州。
  实际上,商户们此举也算不得撒谎。毕竟安南归属裕州管辖,便是真有好物要进贡给皇室,也皆是以府州的名义。
  不过韩彻为了能提高安南知名度,自然也早就有所准备。
  眼下,青衣书生显然平日里关系与那常子昂不甚友好,便道:“他常子昂购置不到,那是因他不够聪慧。”
  “行啊,我倒是听听看,你有何好办法。”蓝衣书生不服气道。
  “那《芙蕖救亲》,你们可曾听过?”青衣书生突然发问。
  蓝衣书生当即便道:“听过又如何?”
  “那你定没仔细去听。”青衣书生便道。
  “我没仔细听什么?”蓝衣书生仍旧不服:“我与你讲,《芙蕖救亲》整个故事我都能与你背出来!”
  青衣书生闻言,竟还嗤笑一声。
  “怎的,我还诓你不成。”蓝衣书生当下怒不可遏,张嘴便背了起来:“话说,安南某地有一户人家,夫妇二人……’”
  “安南,安南!”白衣书生呢喃着,忽地激动的一拍桌子,大喊道:“哈哈哈,我懂了!”
  听他这般说,蓝衣书生也终于反应过来,但他仍嘴硬:“便是话本里提了安南又如何?若安南真有这等好物,怎会从未听闻。”
  “既如此,我们打赌如何?”青衣书生说道:“我等均派遣仆从,看看这藕粉到底是不是出自安南。”
  “好!这主意不错。这样,我也派遣些仆从同去。我听说这藕粉不仅味道甚佳,还有滋补功效。届时若能多购置些回来,也能做年礼馈赠给亲朋好友。”白衣书生一脸兴奋道。
  蓝衣书生这次,难得的没再嘴硬。因为他经白衣书生提醒,竟也在思考自己或许也该让仆从多带些银钱去安南。
  *
  时间又说回到现在。
  三位书生的仆从们一同来到安南后,经过询问打探,很快便人被指路县城一家铺面。
  然后还没走到地方,仆从们就先瞧见了三条长长的队伍。他们上前一问,得知前面就是售卖藕粉的店铺,而这三条队伍也全都是在依次等待购置藕粉的。
  之前韩彻确实态度强硬,藕粉必须用耕牛才可换取。
  但在解决完耕牛的急缺后,韩彻又为安南的经济发展考虑起来。
  韩彻便选了被查封的一家大商铺,安排人每日在此售卖藕粉。
  “果然如我家郎君所料,藕粉真出自安南!”青衣书生家的一仆从当下便兴奋的说道。
  “快莫要喊了,赶紧排队吧!”
  “对对对,排队要紧!”
  这么长的队伍,还不知晓今日能不能轮上他们呢!
  仆从们冷静下来,便快速的跑到队伍后面。
  队伍瞧着其实是长得有些吓人,不过出乎预料的是,仆从们在排上三个来时辰后,还真让他们轮到了。
  “藕粉多少钱一斤?”
  “一斤一百文。”
  “什么?一斤才一百文?”蓝衣书生家的仆从一听这么便宜,掰着手指头在那快速算了下后,立即便激动的大喊道:“那给我来五百斤藕粉!”
  别看蓝衣书生之前那么嘴硬,各种不服气。但他也是对藕粉极为感兴趣的,又因着出发时并不清楚藕粉到底作价多少钱一斤,再听闻饭馆里那么一小碗八宝藕粉便要作价三钱银子后,蓝衣书生便交予仆从五十两银子。
  五十两银子对于穷苦百姓来讲,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了。但对于蓝衣书生来说,也就那样。毕竟这时代能念得起书的,家境都不错。更别说还是在府城书院念书,时常还能与同窗好友聚餐游玩的。
  所以不止蓝衣书生家的仆从被这般交代,其他两家这次带出来的银钱更分别都有足足一百两。
  此时排另外两条队伍的仆从,更是财大气粗的也先后大喊道:“给我来一千斤藕粉!”
  “……”周围人便全都把目光看向了这几人,只觉得这几人当着是无知到好笑。
  切!谁还不知这藕粉作价便宜啊,若非安南的这位韩县令搞出什么限购,规定每人每排一次队伍最多只可购买十斤藕粉。
  哪里还有机会轮得着他们这群刚来的在这装阔啊!
  当然,会在这里排队的,除了少数安南本地的乡绅富户外,其余大多也都是通过《芙蕖救亲》找寻到这里来的。所以这些人也不知道的是,若是数得上号的大商家,韩彻是有另外专门的接待。
  那些大商家,自然不可能如普通人这般做限购。但相对应的,他们也依旧得用耕牛才能交换。
  三家仆从经商家提醒,也终于明白为何他们到达这么晚,还能排队买上藕粉。但想着他们往来一次实在不便,便恳求商家能否多售卖他一些。
  结果自然是被一口拒绝。
  其中一位机灵点的,平时就能拿点小主意的仆从,当下就把目光对准了周围还在排队等待购买藕粉的人。
  他直接言道:“你卖与我,我一斤多给你五文!”还一副你赚大了的表情。
  当然,如那穿着打扮足够好的,仆从是绝对不会去打这主意的。
  却没曾想,仆从竟因此挨了对方一记白眼:“嘁!瞧见了没,就是那位坐在对面茶馆,穿蓝色绸缎的老爷!人家一斤都给我二十文呢!”
  说起来,代购这行当才出来的时候,韩老三还曾询问过韩彻要不要制止。韩彻细想了下,否决了。
  不过韩彻还是派了衙役去现场巡逻,避免行事太过,也预防有人因此上当被骗等意外事件。
  另外在韩彻的安排下,这些每日都在县城帮忙排队购买藕粉的代购们,只需提供证明他们为本地人身份的户籍,便可享受到县城内免费的短期住宿。
  莲藕在京中北方等地虽贵,但在安南,以往市场价不过一斤两到三文。在正常情况下,十六斤莲藕可出一斤藕粉。
  所以即便藕粉新鲜稀罕,又为安南独有,韩彻却也不好售价太贵。
  韩彻还想要为安南吸引更多的人气,带动其他方面的经济,因此才对藕粉进行饥饿营销。
  *
  此刻,对方这话直把仆从们惊得目瞪口呆。
  排个队,代购买藕粉而已,时间虽说要三个多时辰,可光是站着又不用做事,转手便能入账两百文!这般好的事,他们好像也可以啊!
  第22章
  笑话
  待到仆从们商量一晚,一致决定也花些银钱请人代购买藕粉。毕竟这藕粉便是因请人代购,每斤加价二十文,也仍旧属于拿回去后,能便宜到让自家郎君夸赞他们。
  结果第二天仆从们去寻人代购,才发现纵使他们舍得花钱,这代购也并非他们想寻便能寻到的。
  藕粉目前只安南独有,随着名声越传越开,寻来安南购买藕粉的人也在每日增多。
  如三位书生这般派遣仆从前来购买的,还只是为自家所需,要量终究有限。真正需求量大的,还得是那些商户。
  这些商户皆曾亲眼瞧见过藕粉售卖时的火爆,然后等到了安南后,又得知藕粉一斤才一百文!突然间,这些商户心中都滋生出了一种买藕粉就等于在捡银钱的激动!
  于是为了能捡到更多的‘银钱’回去,这些商户们便开始花钱请人代购,甚至一些商户每日都寻数十人替自己去排队。
  对于安南的百姓来讲,三时辰,也就是后世的六个小时,便可收入两百文,已然是一份很高的收入了。
  若还能赶得上最早那批,一天便可赶在宵禁之前轮上两次,收入就能再增多两百文。
  需知晓在今年之前,好些人家里连温饱都做不到。时下农业技术本就落后,而一些上等的好田地,又很难落到普通农户手上的。可即便如此,官府前来征缴税收,农户却又不得不交。
  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户们赶来县城,替人排队代购买藕粉。
  为尽可能的避免人多生乱等现象发生,韩彻便派遣衙役在售卖藕粉旁边的铺面,设置了一个临时办事处。一日内的代购交易自由,但若是有长包需求,双方需得到此登记立契。
  外来商户需得提前提交足额保障金,而代购们则需得拿出自身户籍,做详细登记。
  这样一来,有官府做保障,外来商户们便不用担心被骗,或被坐地起价等意外。而代购们也不需要再担心,商户临时反悔,讨要不到报酬。
  当然,照目前的形式来看,藕粉短期内是不可能出现会砸手中的情况。
  对此,最为满意的便是外来商户们了。他们都是带来多少银钱,就恨不得全拿去招代购。
  因为他们在登记立契完毕,便再不需要操心采购一事。只需耐心等待一定时间,便能拿足所需藕粉返程。
  当然在这之前,商户们本人还是得留在安南,一定的消费支出便省不了。
  衣食住行是必不可少的,还有一些本地特产,商户们既然人都已经来了,瞧着东西不错,价钱也低廉,少不得也会采购一批。
  便是那些来城中做代购的,每日于吃食上也能产生一些消费。
  安南县城内的商户们这些时日,因此也沾到了不少的好处。如今他们一个个的精神十足,招待起客人来更是分外热情。
  衙门这边,也因此收得了一些税收。
  如进城时的落地税,还有商品流通的商税等。时下税收还是以农业为主,商业这一块,朝廷规定不在市场上出售和百姓自产自用的物品皆可免税。
  便是市场交易时的税收,除特定商品外,其余皆征收得很低。韩彻还给进城做代购的农户们安排了免费住宿,使得他们只需缴纳一次落地税。
  但架不住进城总人数多啊!
  最后算下来,因藕粉引来客流这出,使得年前这短短时日的进城落地税和商品流通的商税,均已多过历年一整年这两项的总税收。
  不过这也跟安南历来偏僻荒凉有很大的关系,毫不客气的来说,这地方一年到头,基本上也就只有初冬时,因沉水香而引来的那点客流了。
  好比先前韩彻跟赵四郎等好些商队,都表示过有好位置的铺面可供他们选择,还可减免前五年租金,但最后都无一家商户愿意在安南开固定铺面做生意。
  “若安南能一直这般热闹繁华便好了。”这日,在核对完头一天的各类数据后,前来将文书交给韩彻查阅时,钱县丞不由得感慨道。
  韩彻笑道:“放心,安南迟早能繁华起来的。”
  钱县丞附议:“大人说的是。如今有了藕粉,又何愁吸引不来客流。待过些时日,其他府州的商户估计也要赶来咱们安南了。”
  “要我说,咱们明年还得让农户多种植些莲藕才是。你瞧那些个商户,一个个都在那哄抢,这藕粉根本就不够卖!”刘县尉管着全县的治安,对此格外有发言权。
  韩彻低头翻看着文书,并未说话。
  算起来,今年安南不仅种植的莲藕多,产量对当下来说,其实也高得惊人。
  时下莲藕亩产量多为六七百斤,但在韩彻教授下种植,安南农户们今年所栽种的莲藕亩产量最后合计,竟达到近四千斤!
  当然,这数字之所以相差这么大,最大的原因在于采收这一块。
  要知道时人栽种莲藕,因栽种技术不到位,一年皆只能做到采收一次。可实际上,在现代的常规种植技术下,完全能让莲藕实现一年采收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