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耽美 > 偏向雪山行 > 第79节
  他一脸平静的样子其实没什么说服力,但胜在语气诚恳,容易让人信以为真。
  王飞跃将信将疑:“真看不出来……”
  徐槐见王飞跃情绪没刚才那么绷着了,朝杞无忧眨了眨眼。
  杞无忧对上他的视线,噗嗤一乐。
  王飞跃不知道他在笑什么,有些莫名其妙。
  恰好广播里播报员念出了上一位选手的最终得分。
  王飞跃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,惊道:“天啊,都有人上90分了!区区预赛而已,要不要这么卷?裁判放水了吧?!”
  本场比赛的裁判有三个是新西兰人,而这位刚滑完的选手刚好是新西兰人。王飞跃说这话并不是毫无根据的,裁判打分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,就连冬奥会这种最高规格的赛事都不能避免,更遑论这种裁判专业度远不如冬奥会的小比赛。
  瞄见杞无忧嘴角的笑还没压下去,王飞跃气道:“无忧你怎么还笑得出来?能不能有点紧迫感!”
  一旁的田斯吴冷笑:“别人上90分关我们什么事,你能上80分吗?”
  “……不能,没我半点事。”王飞跃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。
  以他训练时的难度系数,裁判顶多能打到70分,田斯吴大概能上80分,杞无忧进步飞快,现在的水平应该和田斯吴不相上下。
  倒不是田斯吴菜,他比起从前也有在缓慢进步,只能说杞无忧的进步速度仿佛坐了火箭,远远超过其他人。
  如果比赛时发挥正常没有出现失误的话,他们说不定都能进决赛。
  这次公开赛虽然赛事等级不是很高,但许多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冰雪传统强国,雪龄普遍都在10年以上甚至更久。
  杞无忧仅有一年雪上训练经验,如果能闯进决赛的话就已经算超常发挥创造奇迹了。
  田斯吴和王飞跃都排在杞无忧之前上场,田斯吴最终得分78.45,目前排名第十一,能不能进决赛还要看后面还未上场的滑手的发挥。
  王飞跃还是有些紧张,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,表现得不是很好,在第三个道具彩虹拱桥那里出现失误,后续的动作衔接也有问题,最后只有52.74分,无缘决赛。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,因为坡障本来就不是他的强项。
  杞无忧也不知道坡障算不算自己的强项,张可迪曾夸过他在道具区上面的滑行节奏比在跳台区好,很适合练习坡面障碍技巧。
  徐槐也说过类似的话,还说不希望他有短板。
  尽管杞无忧自己更喜欢跳台,在大、小跳台上付出的训练时间和精力都要胜过道具区,但他还是很认真地完成每次坡障训练,想要像徐槐那样做没有短板的全能型滑手。
  热完身,杞无忧来到出发台。
  最后检查了一遍雪板固定器,确认过没问题,直起身,凝视着前方白茫茫的雪道,深呼了一口气。
  他轻轻跃起,身体带动雪板旋转90度,顺势往下滑动,以极快的速度出发,眼神瞄准第一个道具,蓄力起跳。
  他听不到现场播报员激动的呐喊,也听不到观众的尖叫与欢呼。
  耳边只响起徐槐的声音,他看着自己笑,语气温柔地说:“我相信你可以做到。”
  他可以的。
  作者有话说:
  朋友们,或许可以关注一下我的作者专栏吗
  第79章 流量密码
  反脚出发。
  杞无忧上的第一个道具依然是那条闪电杆,呈折线式,像楼梯扶手一般,上下两段连接在一起。
  助滑起跳,身体绕纵轴向左旋转,内转540,而后横板上了第一段杆。
  板中精准地落在杆上,底部与铁杆摩擦。
  “当啷——”
  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撞击声。
  “当啷——”
  又一声清脆的撞击,雪板陡然下落到第二段,外转360下杆。
  “酷!yoyo的滑行速度既快又稳,”解说员对杞无忧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,短短一天时间就换了个称呼,“非常酷的呲杆!”
  雪板继续向前滑动,即将来到第二组道具。准备起跳时,杞无忧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。
  他既没有选择上梯形箱,也没有上那条难度略高一些的弧形半管,而是微微调整了板头方向,在陡峭的雪坡最边缘起跳。
  观众区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呼。
  杞无忧身体倾斜90度,同时后空翻一周,雪板沿着道具旁边的雪墙迅速滑过去,轻盈地在墙尾踏跃而起,找准角度,身体旋转,又是一个内转540!
  仿佛一阵凛冽的风掠过高墙,少年飞檐走壁,身形如电,整个过程不过转瞬之间。
  滑雪板飘然落在雪地上,身后的雪墙壁上留下一道鲜明的直线刻痕。
  “哦天哪!”解说员显然也被杞无忧刚才的表现惊到了,迟滞了好几秒,才猛地提高音量道:“他没有上中间的两个道具,而是后空翻360跳到了雪墙上,从墙壁上滑过去,然后540落地,很新鲜而且大胆的尝试!”
  雪墙是一面由密实的雪堆成的墙壁,与地面几乎完全垂直,滑手是可以在上面做出一些花式动作的,但墙壁与下一组道具的距离设置得比较远,力量、速度与角度都不太容易把控,出于上述因素考虑,本场比赛中暂时无人这样尝试。
  杞无忧是第一个跳到雪墙上的滑手。
  相比于测试赛时,他进一步提升了动作难度,除了旋转方向与圈数、正反脚的变化,还改变了路线的编排,使得整个滑行过程更具风格与创造性。
  中方与外方教练们为杞无忧的这趟滑行操碎了心,钻研了很长时间,力求把他目前的技术水平与身体控制能力发挥到极致。尤其是在路线的规划上,徐槐为他提供了许多想法和创意。
  接下来的跳台区,他分别跳了两个1260和一个1440,每个跳台都采用不同的方向与抓板动作,全程流畅自如,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。
  解说员又是一顿浮夸的彩虹屁把杞无忧吹上了天,俨然已经成为了他的粉丝。
  出了赛道,杞无忧抱着雪板站在选手休息区等待裁判的打分结果,有镜头对准他,相机后面的摄影师朝他比手势,示意他给个眼神。
  杞无忧冷冷地瞥了一眼镜头,很快便收回了目光。
  “小杞!”
  听见熟悉的声音,杞无忧始终紧绷着的神情忽然松动了些,转头往身后看去。
  徐槐从旁边的快速通道里飞奔过来,笑意盎然地向他招手。身后几步远,跟着同样在等待排名的田斯吴,只是他的步伐与徐槐相比慢了许多。
  “run1,20号选手wuyo qi的最终得分为──”现场播报员的声音倏忽间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  大屏幕上,鲜红的分数闪出来,定格在80.50。
  在已上场的选手里暂时排在第九名。
  “第九名啊,稳了稳了!”田斯吴立刻激动地喊道。
  预赛只比两轮,为了避免出现意外,保险起见,滑手们多半第一轮就发力,展现出自己的水平,几乎没有保存实力留到第二轮逆袭这一说。
  在第二段排名第九就已经可以说稳进决赛了。
  然而杞无忧却撇了撇嘴角,对这个分数不太满意,比预想中的要低一些。他心里清楚,除了在第二组道具上雪墙的表现比较亮眼之外,其他都中规中矩,他在跳台区的难度系数不算很突出,总体来说动作还是比较常规的,所以裁判综合评估后给出的分数并没有那么高。
  徐槐察觉到他的情绪,摸了摸他的头,柔声道:“看来裁判打分有点严格,以我的标准,应该会打到85分左右。”
  田斯吴赞同:“是啊,我们在这个项目上能进决赛就已经是创造历史了!你不要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,保持平常心。”
  在安慰人方面田斯吴也是有些心得的,“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啊,你练单板才一年,跟人家练了十几二十年的比,比成这样已经很牛逼了好吗?我说真的,你刚才的表现,jake burton看了都得夸一句天才!”
  排在杞无忧后面的几位选手依次上场,第1轮比赛结束。
  几分钟后,裁判房的全部工作都已完成,广播里开始播报两段选手的最终排名。杞无忧的名次都没有变动,依然是第九,而田斯吴则往后掉落至第十二,只下降了一名。
  听到自己的排名后,田斯吴松了口气,“我应该也有戏进决赛。”
  “你也稳了。”徐槐笑了笑,语气笃定。
  中场休息时间。
  被滑手们滑过的赛道留下了一些滑行痕迹,雪场工作人员正抓紧时间在赛道里平整场地。
  休息室里,杞无忧询问教练组:“第二轮我能不能再提升难度,换一换动作?”
  用英语问的,是在征询张可迪的建议。
  张可迪想了想,回答:“道具区你有把握的话可以试试换别的动作,但是跳台区就不要冒险了,你的1620并不算稳定,在赛场上的完成度可能还不如1440。”
  杞无忧又扭头望向徐槐。
  “槐哥……”
  其实他知道徐槐的想法,徐槐不想他在没多大把握的情况下冒险,所以杞无忧才没有第一个问他。
  “我和可迪的看法一样,”果然,徐槐缓缓开口,“1620没把握就不要跳,这只是一个小比赛,如果因为这个而受伤,那就会很……”
  他顿了顿,想了半天,才终于想出一个符合语境的成语,“得不偿失。”
  杞无忧慢吞吞地应道:“哦──”
  “哎呀,到了赛场上想怎么跳就怎么跳呗,”田斯吴见他依然一脸郁卒,随口玩笑道,“反正也没人拦得住你。”
  教练们异口同声:“不行!”
  休息结束,第二轮比赛很快开始。天空已经彻底转暗,化作浓黑的墨色。
  由于体力消耗、时间、气温与场地等因素,大部分滑手的第二轮得分都不如之前那轮,杞无忧两轮滑行的最好成绩是第1轮的80.50,最后在上场的四十三位运动员中排在第十一名,田斯吴第二十,两人都成功进入了决赛。
  教练组和其他队友纷纷过来祝贺他们。
  徐槐一手揽着一个人,“小杞很棒,田田也很棒,辛苦啦!”
  杞无忧依然闷闷不乐的,他的表现还没有上一轮好。
  田斯吴倒挺开心,举着手机对着大屏幕中的精彩回放狂拍,可能是要给女朋友发视频,汇报自己进决赛的好消息。边拍还边对杞无忧说:“晚上吃点好吃的庆祝一下!”
  比赛结束后还有演出,但他们也没什么心思看了,去了雪场内的一家自助餐厅吃晚餐。
  杞无忧对自己在预赛中的两轮表现都不满意,就连吃饭的时候还在一心二用地看比赛直播的回放,想再看一下自己的表现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  他看到直播回放中网友们的弹幕,英文弹幕最多,中间夹杂着几句日文或中文。
  第2轮,轮到自己出场时,弹幕是这样的──
  【脸好嫩的帅哥啊啊啊】
  【很帅,但臭脸!第1轮跳这么好怎么还一脸不开心的样子?】
  【这个弟弟我可以!】